会员登录
您的电话号码仅用于注册登录,我们采用SSL加密技术,确保您的信息安全,请放心提交。
会员注册
您的电话号码仅用于注册登录,我们采用SSL加密技术,确保您的信息安全,请放心提交。
在出口退税中,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税务老兵见面有时会很困惑。如今的“免、退”“免、抵、退”方式,都是以说简单、看清楚为原则。
适用范围和原则。
小王和小李分别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出口业务。听说国家最近在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他们都想看看这两样东西哪个是自己用的。
小王的A公司直接从中国购买的商品,直接销往国外的,适用“免退税”方式。
小李B公司的货物是用自己购买的原材料生产的,一部分用于国内销售,一部分用于出口国外,适用于免税、抵退税。
综上所述,免税退税法主要适用于外贸企业,而免税抵退税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首先,需要明确免税、抵免和退税措施中免税、抵免和退税三个词的含义。
生产企业生产商品时,进项税一并带入,这部分进项既用于出口,也用于国内销售。根据增值税的链式原则,进项税额应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但对于出口产品,由于没有销项税免税,进项税只能用来抵扣国内销项税。
此外,由于企业无法区分国内外产品消耗的投入比例,只能将加工增值、国内销售、出口一并计算,产生“免税、抵退税”。
至于外贸企业,自身公司不具备生产能力,可以明确将用于出口商品的进项分开,直接退出口税,即“免退税”。
计算公式
看完公式,你觉得还很复杂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某企业C为一般纳税人,生产的商品既有内销也有出口。2019年11月购进原材料进项税额300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800万元,出口产品销售额1600万元(折合成人民币)。
这家企业的出口退税率是10%。当月增值税退税金额是多少?
本期应纳税额
= 800×13%-[300-1600×(13%-10%)]=-56(万元)。
当期留抵退税金额=1600×10%=160(万元)。
本期退税金额=本期期末留抵税额= 56万元。
(本期期末免税额56万元
当期留抵税额=留抵税额-退税额=160-56=104(万元)。
总结起来,其实是四大步骤: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注意:只有当前应纳税额为负数时,才会生成退税。
(2)计算当期免税、退税金额;
注:如果你觉得税额减免和退税金额难以理解,其实可以理解为退税限额,即可以退还给企业的最高税额。
③确定当期退税金额;
注:当该比例较大时,只有当期末免税额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免税额时,才会生成免税额。
(4)确定当期税额。
注:免税额是使国内销售少缴税款的金额,而免税额的绝对值在本期期末留存>:在免税和退税的情况下,差额是实际可以留存和扣除到下一期的税额。
“免或退”税的计税依据实际上是增值税专用票上的金额或进口增值税缴款书上的完税价格,退税金额也是国内采购退回时缴纳的增值税。
需要注意的是,偶尔退税率会低于税率,无法全额退税,这部分的差额会计入成本。